作者:袁一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18
选择字号:
陈静瑜:中国肺移植第一人

 

◎本报记者 袁一雪

名医简介

陈静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移植联盟执行主席、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肺移植数据管理单位负责人、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主任、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无锡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长。

因被姐夫投毒百草枯导致肾和肺都出现了严重衰竭情况的河北威县女孩,牵动了不少人的心。1月7日,历经5个小时,陈静瑜团队成功对其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

其实,这并不是陈静瑜在2022年完成的第一场肺移植手术。在今年元旦当天,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完成了两台肺移植手术;1月2日,陈静瑜赶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完成了两例尘肺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

只为患者享受自由呼吸

2002年,远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中心学习的陈静瑜回到无锡,并在那里组建了肺移植团队。那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肺移植手术大部分还处在“做一例死一例”的阶段。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陈静瑜讲述了他是如何用动物实验说服了第一名接受肺移植的病人。那是陈静瑜第一次操刀肺移植手术,而患者则是国内第一例接受单肺移植治疗的肺气肿患者。这名病人手术后,生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续。

这次手术的成功使我国停滞5年的肺移植工作再次燃起生机,自那之后,陈静瑜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1000多例肺移植手术,多项技术填补了我国甚至亚洲空白,打破多个被业界视为“禁区”的纪录。

例如,肝移植能够把一个肝脏劈开用于救两名患者,肺移植手术现在也能将大的肺供体,劈裂成两个小的肺叶用于不同患者的肺移植,被称为劈裂式肺叶移植。这项技术由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最先报告、陈静瑜进行了改良,被国际肺移植中心纷纷采用。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异位肺移植,打破了国际上肺移植左肺放进左胸、右肺放进右胸的惯例。他打破国外肺移植手术都是横断大切口的传统,采用迷你小切口,并在网络上做手术直播,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中心推广。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陈静瑜带领团队转战无锡、武汉,共完成了4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肺移植手术,其中还包括一位全球最高龄的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手术。

也是那一年,他所在的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以156例肺移植的数量,超过了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完成的143例,跃居成为当年世界肺移植数量最多的中心。

2021年,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年手术量以176例再创新高。同样,由陈静瑜担任肺移植科兼肺移植中心主任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肺移植量为90例,相比2020年肺移植量26例,该院2021年一跃成为中国肺移植数量增长最快的医院。

开辟中国肺移植重回国际之路

“中国器官捐献中的肺器官的利用率一直很低,中国现在每年有五六千个器官捐献者,但肺器官的利用率只有5%~6%。”陈静瑜说,“供体维护是中国肺移植的一个瓶颈,而一个好的供体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据介绍,器官从供体身上取下后,到移植手术完成各种吻合、血流开通之前的时间,叫做器官冷却时间,肾脏冷却时间可长达18~24小时,而肺器官冷却时间此前只有5~6个小时。尽管随着肺灌注保存技术不断提高,现在也只能延长到8~12个小时。

2015年,陈静瑜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络热议:“眼看宝贵爱心肺源浪费,我电话再三恳求,得到的冷漠答复使我无奈,我们团队8:05到值机台,此时飞机计划8:29飞……完全可以让我们上机的,心痛!!”当时,陈静瑜的团队获取供肺后因堵车在机场登机受阻,险些使肺源浪费。

2015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静瑜提交建议:在民航、高铁、高速公路等部门开辟器官转运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公民器官捐献利用率,推动器官移植事业与国际接轨。在建议基础上,此次肺源转运风波进一步引发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开展调研。2016年5月6日,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表示,这条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开通3年来,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至1.5小时。

2021年12月21日,陈静瑜难掩激动发微博称,2022年第42届全球心肺移植年会终于接收了该团队肺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章,标志着中国肺移植重回国际心肺移植大家庭。陈静瑜写道:今天是冬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肺移植必将进入世界器官移植舞台的中央。

合作带教齐头并进

当前国内的肺移植医疗团队严重缺乏,很多省份的“第一例”肺移植手术,都是由陈静瑜的团队完成的,团队走了,当地就很难再开展相关手术。其他地方有了肺源后,首先想到的还是找陈静瑜,患者需要辗转数千里后才能获得“新生”。由此,陈静瑜在工作计划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争取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成熟的肺移植团队。”

2018年9月,中国肺移植联盟在西安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发起,陈静瑜任中国肺移植联盟执行主席,全国32家已经具备和积极申报肺移植资质的医院加入。

陈静瑜曾连续主办了8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心肺移植高级研讨会”,累计培训医护人员千余人次、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0多家三甲医院医生团队,并前往各个单位推广开展肺移植手术数十例。陈静瑜一直欢迎医生团队前来学习肺移植技术,包括供体的获取、手术的操作、术后的管理等一系列规范。

在做着“空中飞人”、不断救治病人的同时,只要有一点时间,陈静瑜就会发微博:周边病友如果找我看病,可带好相关病历在某地、某时间段免费咨询……他见缝插针地在朋友圈和微博普及各种医学知识,甚至直播了整台肺移植手术。

“肺移植不仅是救命手术,更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术。通过互联网能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肺部保健、肺移植的重要性,时间就没白花。”陈静瑜说,“我最多再做三五年手术,也做不动了,如果能把肺移植技术推广出去,让每个中心每年都能做三五十例,这就是真正造福病人的事。”

观点

从医这条路走到现在三十多年,不走到底、钻到底,自己都会感觉对不起这身白大衣。中国需要行肺移植术的患者日益增多,所以需要把我放在哪里,我就得去哪里。

我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幸运,抢先赶上了好的机会,第一例移植病人又非常幸运地存活了,还有领导的支持。我的道路没有可复制性,但是成功的人都是类似的,只要你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努力,一样可以获得骄人的成绩。

《医学科学报》 (2022-02-18 第8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