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祎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9
选择字号:
3亿中国烟民消耗全世界40%的卷烟
创建无烟社会刻不容缓

 

■本报见习记者 陈祎琪

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召开“多措并举 共建无烟文化”媒体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烟草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疾病负担对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构成巨大挑战,作为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亟待通过加速控烟立法、提高烟草税、加强公民教育等多种举措,以控制和减少烟草使用,创建无烟社会。

烟草导致的死亡之潮亟待遏制

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者高达870万,给全球经济造成1.4万亿美元的损失。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将控烟行动列为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并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和 2030 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 24.5%和 20%。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国控烟工作进步显著,但仍有明显差距。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垣介绍,WHO《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成年人吸烟率大约是20%。而我国的数据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相差1.4个百分点发展到2020年相差3.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1/5,但因癌症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1/3,这与居高不下的吸烟率密切相关。姜垣还提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与烟草使用相叠加,将引发因癌症导致的超额死亡。“研究显示,中国3亿吸烟者正在消耗全世界40%的卷烟,急需迅速行动,遏制烟草导致的癌症死亡之潮。”

提高烟草税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层面的控烟法律,但不少省市已实施公共场所禁烟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我国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立法、税收、严格执法、公众教育、提供戒烟服务等一系列控烟措施以来,其吸烟率由1982年的23.3%下降为2022年的9.5%。上海自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实施十余年来,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6.9%下降为2021年的19.4%。

而提高烟草税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一项控烟措施。WHO烟草控制与经济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郑榕介绍,如果仅依赖非价格措施,那么到2030年,我国成人吸烟率最低可降至22.15%,无法达到将成人吸烟率降至20%以下的目标。

郑榕进一步介绍,假设其他非价格措施按照WHO要求,达到中等水平,到2030年,平均每包烟草价格要达到59元,才能够实现2030年的控烟目标。而目前,我国平均烟价约是18元,任务还非常艰巨。

另外,针对社会上有关“烟草行业是纳税大户”的声音,郑榕表示,2016年数据显示,烟草使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成本已经达到1.4万亿。而2021年烟草行业贡献了1.2万亿税收。“关于烟草使用要算一笔大账,不能仅仅算它眼前带来多少收益,而不去看它长远的经济损失。”

凝聚全社会控烟共识

控烟不仅需要外在政策约束,更要在个体层面引发主动行为改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认为,要将无烟行为转化为自律行动,除了法律法规约束,还要靠无烟文化的塑造,这需要达成两个共识:一是烟草使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二是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可喜的是,这两个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王秀丽介绍,在创建无烟文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介也是关键一环,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推动健康议程的设置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凝聚全社会控烟共识;培育社会规范,创造无烟环境;形塑公众健康信念,推动公众健康行为的转变。

控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健康中国2030”美好愿景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媒体、公众、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要继续完善控烟立法;专家学者应为控烟相关的公共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媒体和健康传播从业者要积极关注控烟行动,传递控烟声音;公众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主动参与到控烟的社会共治中;基层的社会组织和社区更要走好控烟的“最后一公里”。

《医学科学报》 (2022-12-09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