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祎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4
选择字号:
遏制微生物耐药是健康中国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报见习记者 陈祎琪/整理

近日,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微生物耐药工作已经不再是某个行业、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的高度。”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这些年,为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卫健委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使用监测、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耐药管控不断升级

这类政策并非首次出台。

事实上,2012年,我国就开始推行“限抗令”,严控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此后,原卫计委多次发布新规,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力度不断升级。

2016年,为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对细菌耐药,从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管。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将应对微生物耐药作为生物安全的八大领域之一,并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另外,卫健委在关于印发2021年和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相关文件中,就改进和提升医疗质量明确提出了十大改进目标,其中目标四就是“要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以遏制细菌耐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今年8月6日,卫健委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即国家药敏专委会成立。

“耐药和敏感都有一个标准,但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或中国人感染的病原体制定的标准在我国仍是个空白,所以建立‘中国标准’势在必行。”国家药敏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

10月28日,卫健委牵头研究起草的《行动计划》,是在评估总结过去几年工作效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遏制耐药工作、巩固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积极回应国际国内的热切关注,并对包括细菌耐药在内的微生物耐药进行统筹考虑后制定的。

对于最新发布的《行动计划》,有业内人士认为,该计划可能会对普通抗生素立项产生影响,但对超级抗生素可能是契机,“耐药了,早晚要靠新的”。在此背景下,抗菌类药物的市场格局正在重塑,高端抗生素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行动计划》明确八项任务

根据当前面临形势和问题,《行动计划》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降低感染发生率;二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耐药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四是强化行业监管,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五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七是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八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监测评估,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力量,提供技术支撑。其从多个方面保障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

《行动计划》以定量指标为主,设立了医疗机构内及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率、城乡居民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知晓率、使用行为的正确率、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的比例等9项指标,作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重要导向和《行动计划》年度进展监测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2022—2025年,研发上市全新抗微生物药物1~3个,研发新型微生物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以及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标准体系的目标。

整体而言,《行动计划》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旨在到2025年,在微生物耐药国家治理体系、公众健康素养、专业人员防控能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科技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减抗限抗是大势所趋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问题复杂,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遏制微生物耐药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不分国家不分种族。同时,遏制微生物耐药的行动需要考虑人、动物、食物、植物和环境,各部门和全社会应密切合作共同行动。

减少和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在减抗和限抗背景下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重在实现精准快速的诊断,而检验科正是这一环节的“技术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所长毕利军认为,要让检验在耐药防控上发挥效力,一方面需要找对样本,就像警察锁定嫌疑人;第二方面,要确定检测参数,使用DNA、RNA还是蛋白,或者高通量检测,就像警察描画嫌疑人特征,比如身材、高矮等;第三方面,要提升显示技术,相当于警察要眼神好,不然嫌疑人很容易从眼皮下溜走。

针对遏制微生物耐药可能引发的“无药可用”问题,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高小玲认为,可聚集一批来自全球知名药企和科研机构的药物研发人员。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协同支持,整合国内外各方优质资源,可持续地开展新药研究和快速转化,与全球利益攸关方一起应对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填补企业药物研发的缺位。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能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做些什么?高小玲表示,首先要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要盲目自行购买,使用时严格遵守医嘱;其次,要提高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第三,规范治疗慢性传染病,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第四,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抗微生物药物知识。

另外,广东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新强特别强调,要重视常见食品的耐药菌感染,如诺如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都是我国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谢新强呼吁,加强对食源性耐药致病菌的防控,坚定落实畜牧业饲料“禁抗”规定,从源头上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对多重耐药致病菌进行溯源与风险识别,打好食品产业链耐药菌的精准防控基础;开发新型的高效阻控与消除技术。

“用好抗微生物药物、延缓耐药,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全球健康的必由之路。”郭燕红说,无论从全球层面,还是从国家政府层面,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都至关重要。

《医学科学报》 (2022-11-04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