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羽壮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1
选择字号:
学科交叉不是简单“拉郎配”

 

医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分类的不断细化,当前的科学问题已经无法仅靠单一学科解决。学科之间逐渐在交流融合中实现了交叉创新。

近年来,交叉学科、交叉创新报道屡见报端,如“交叉学科将成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学部:交叉学科”等。

但交叉学科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科“拉郎配”,也不是成立几个交叉研究院就能解决的事情。须立足本学科,着眼于解决科学问题,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

不过,任何创新工作的开展,都意味着打破常规,而这个过程势必有犯错与失败。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学术氛围,而不能只停留在“扛大旗”“喊口号”的阶段。否则,很容易将“创新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之中。

同时,对于交叉学科的同行评议也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做法,不能按照过去的机制进行评判。比如,在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的过程与周期、更多的申诉机会和渠道、评审专家的培训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而不能简单按照“固有”的标准,使得交叉学科、原始创新工作“水土不服”。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持续为交叉学科提供原动力。我们至少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具有“数理化生医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学生,为交叉学科发展储备力量。

当然,学科交叉不能仅靠几个科学家的兴趣、几个科研院所的联手,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重视,除了投入相关经费,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满足科技兴国、原始创新的需求,最终实现我国科技的自立自强。(李羽壮)

《医学科学报》 (2022-01-21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