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晶 来源: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7
选择字号:
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循证依据

 

图片来源: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宋晶

前不久,国际权威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门静脉高压联盟理事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门静脉高压专委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祁小龙教授联合完成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为我国慢性肝病人群接种灭活新冠疫苗提供了循证依据,也提示此类人群未来可能更需要加强针的接种。

目前,全球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2.76亿例,包括537万例死亡。新冠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期,疫苗接种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然而,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特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但应答率较低。

而在肝病方面,尽管前期有部分研究探索了肝移植、脂肪肝等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但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缺乏与健康人群的直接对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本项多中心研究在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从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NMCID)协作网络中的15家医院前瞻性纳入了既往无新冠肺炎感染史的确诊慢性肝病的受试者和无肝病史的健康受试者。所有受试者接种了两剂国产灭活病毒 SARS-CoV-2疫苗(国药或科兴),并在第二剂疫苗接种至少14天后采集血清样本,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ARS-CoV-2中和抗体(深圳迈瑞SARS-CoV-2中和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本研究主要安全性结果是任意一剂疫苗接种后14天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免疫原性结果是全程接种至少14天后的中和抗体应答率。

CHESS-NMCID 2101研究最终共纳入581例受试者,包括437例慢性肝病受试者和144例健康受试者。其中,慢性肝病人群包括284例非肝硬化的慢性肝病、123例代偿期肝硬化、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结果显示,接种新冠疫苗后大多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自限反应,其中注射部位疼痛 (36 [8.2%]) 是最常见的表现。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慢性肝病组有3例受试者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出现3级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定义为ALT大于5倍正常上限),其中2例后续经治疗后好转;1例后续加重住院治疗,但此例受试者接种疫苗前有核苷类似物停药史,其肝功能异常是否受到停药和病毒再活动的影响仍不明确。免疫原性方面,SARS-CoV-2中和抗体阳性率在非肝硬化慢性肝病组为76.8%、在代偿期肝硬化组为78.9%、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为76.7%(在慢性肝病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健康对照组为90.3%(与慢性肝病组比较P= 0.008)。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肝病人群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但免疫反应弱于健康人群。SARS-CoV-2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在无肝硬化的慢性肝病人群、代偿性肝硬化人群、失代偿性肝硬化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均弱于健康人群。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尚存在局限性,如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样本量较小,中和抗体是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替代而未行假病毒或活病毒中和试验等。研究结论是否能推广至除灭活以外的新冠疫苗剂型和病因构成不同的西方慢性肝病人群,亦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jh2021.12.022

《医学科学报》 (2022-01-07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