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阚宇轩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29
选择字号:
桥已不在,医学精神却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张思玮 实习生 阚宇轩

《枫林桥之恋》,杨秉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定价:60元

这是一本讲述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故事。

枫林桥是上海的老地名,伴随着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中山医院之名望而使人耳熟能详。

《枫林桥之恋》一书的主角是年轻有为,有志于全科医学事业、决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拓创新并在白纸上绘出美丽蓝图的医生徐家霆。他是上海医学院医学系的八年制毕业生,成绩优秀,已经获得博士学位。他不仅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觉得在大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之间主要是技术服务的关系,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而社区服务中医生与病人却是朋友,他感受到自己辛劳的价值,觉得每天工作在愉悦中……

“作为一本医学科普小说。作者别出心裁,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既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全科医学,又颂扬了全科医师及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情感。书中有大量医学科普的内容,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疾病防治的知识,既是小说,也是纪实,充满着科学内容,独树一帜。”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会长孙晓明说。

见病不见人 ,背离“照顾人”的初衷

医学起源于对人的关怀,这个古老的行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人们需要健康。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个需求更加强烈:有病要治、无病要防。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学也进入了实验科学时代。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医学科技的威力,医生们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对疾病的探索。

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在他的名著《细胞病理学》中宣称: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的本质乃是细胞的疾病,治愈了细胞的病,人的病自然痊愈。他的同胞、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则创立了“传染性疾病病因确定”的四原则:病原体感染发生于疾病发作之前,在病人体内能测得该病原体、该病原体在其他个体引起相同的疾病、消灭该病原体后所患之病即痊愈。

两位德国医学家的学术被奉为经典,为现代医学创造了范式,即任何疾病都是身体局部的病变,而且都由一个特定的病因引起,只有针对此项病因治疗,才有可能治愈疾病。

该书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表示,诚然,两位医学巨擘的学术是不错的,但是他们只是将疾病视为与人的整体无关的局部问题,更不要说与人的心理、社会的关系了。这就导致疾病尽管在人身上,却与人分离开来进行研究的现象。这就为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埋下了伏笔。

书中写到,在如今的临床医疗工作中,高度发达的各种检查技术,使许多疾病的诊断变得十分明确,疾病也较容易在早期被发现,加上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也使医生的注意力转向了疾病而忽视了病人,医生只从某一器官疾病的病理过程来看他们的病人,而忽略了对病人的重视,即所谓“见病不见人”,从而削弱了医学“照顾人”的初衷。

而如今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病因复杂,并非针对某种病因治疗即能将其治愈。

在老龄化的社会中,老人们大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退行性疾病,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前列腺肥大、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肺气肿、老年失智之类。这些疾病既与年龄相关,也就注定无法彻底治愈。

但是无法治愈不等于不需要治疗。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的寿命。不但身体的病痛需要得到医学的照护,许多社会的、心理的因素亦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引发疾病,或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诸如此类,也应该得到医学层面上的照护。

而全科医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以人为本,治人之病、促人健康

杨秉辉认为,全科医学是一门集生物学、行为科学及相关社会学科之大成的新型医学专科。不但照顾生病的人,还要照顾未生病的人,帮助他们预防疾病,甚至要顾及家庭和社区,促成健康的家庭、健康的社区。全科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照顾人的医学。全科医学的精髓不是强调分科不分科的问题,而是“以人为本”。

当然,建立全科医学服务体系,仅有大医院的全科医学是不够的。只有大力发展社区全科医学服务,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才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

孙晓明在序言中介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基本上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布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儿童健康保健,到老年人健康管理;从常见病初级诊疗,到疑难杂症精准转诊;从慢病管理早期筛查,到临终患者安宁疗护;从居民健康账户,到智慧服务平台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多的上海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整合型社区健康服务。

书中栩栩如生的诸多人物,因共同的事业在枫林桥相识相恋。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学院首任院长颜福庆教授近百年前在枫林桥畔创办上海医学院时的教诲“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成了一代代学子终身追求的“爱情”。

书中细腻生动地描述了上海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情感,讲述了颜福庆先生创建“上海医事中心”、一代代医者立志“为人群服务”的初心故事,还以小说的形式对大量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了科学普及,通过故事情节的推演呈现给读者。寓人生大道理于平凡小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如今,桥早已荡然无存,但这枫林桥的医学精神却历久弥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评价该书是一部充满烟火气的纪实小说,是一部娓娓道来的“中国新医”特别是全科医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

“医学是一门为促进人类健康服务的学科,全科医学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今我国加强社会卫生服务,发展全科医学,一大批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社区努力为民众的健康服务,成为其健康守护者。”樊嘉指出。

假如只能用一句话概括全科医学的话,杨秉辉表示,全科医学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专科。意思是,全科医学是与其他专科一样治人之病、促人健康的学科,只是它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这是它的“专长”。医学是为人服务的,全科医学的价值便体现在服务上。

《医学科学报》 (2024-03-29 第12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