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金宝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5
选择字号:
探明免疫细胞泛死亡机制有助患者转归

 

◎李金宝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早期会发生过度炎症反应,随后进入持久的免疫抑制期。免疫抑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加重的核心原因,在此期间患者病死率高达85%。在反应机制上,参与平衡免疫应答的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发生过度死亡是免疫抑制的关键因素。脓毒症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会通过调控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如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细胞焦亡等,来防御外源病原体入侵,并维持体内平衡。

以往研究认为,各种细胞死亡形式独立存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种形式的细胞死亡效应分子之间存在广泛的串扰作用。这促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死亡形式即泛死亡,并迅速成为脓毒症中免疫细胞死亡的研究热点。

泛死亡是由特定触发因素激活并由泛凋亡体复合物调节的炎症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同时具有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和/或坏死性凋亡的关键特征,不能单独由这三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任何一种来表征。

泛死亡的发生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相关。如脓毒症巨噬细胞感染时导致炎症风暴,其中炎症因子 TNFα和IFNγ协同刺激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泛死亡。另外,血红素与脂多糖(LPS)共刺激诱导NLRP12炎症小体形成促进巨噬细胞泛死亡。此外,LPS与三磷酸腺苷(ATP)共刺激诱导炎症复合物(NLRP3、AIM2、NLRC4和Pyrin)形成促进泛死亡发生。不同信号激活特定感知蛋白,启动组装不同泛凋亡体,招募执行蛋白诱导泛死亡发生。

研究发现,脓毒症发病时免疫细胞代谢发生改变,其代谢产物如乳酸、衣康酸、α-酮戊二酸等大量蓄积,促进不同泛凋亡体的形成,诱导免疫细胞发生泛死亡,促进脓毒症免疫抑制。由于泛凋亡体的形成高度依赖触发因素,并且可能受到多种病原体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究新的触发器和传感器以阐明脓毒症出现时免疫细胞发生泛死亡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助于为脓毒症患者转归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医学科学报》 (2024-01-05 第9版 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