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5
选择字号:
新策略提升肿瘤疫苗治疗效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报讯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潇和聂广军团队提出一种“围疫苗期”免疫预激策略——利用细菌来源的纳米囊泡强化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强后续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疫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利用鉴定出的肿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实现肿瘤细胞杀伤和预防复发转移。健康的免疫系统是肿瘤疫苗发挥作用的前提,但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尤其是天然免疫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严重受损等问题。

“如何在‘围疫苗期’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干预,实现肿瘤疫苗的增效,是本研究的第一个重点。”赵潇告诉《中国科学报》,天然免疫细胞存在一定的“记忆”能力,在受到免疫刺激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处于“高潜能”状态,对二次免疫刺激的反应程度明显强于首次,该“记忆样效应”被称为训练免疫。

赵潇和聂广军团队长期从事肿瘤疫苗的纳米载体研究,以外膜囊泡(OMV)为基础发展了多种纳米肿瘤疫苗载体。该团队利用一种细菌来源的纳米囊泡,在OMV接种肿瘤疫苗前刺激机体产生训练免疫,从而强化天然免疫系统功能,后续接种肿瘤疫苗时能够激活更加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提示我们,肿瘤疫苗研究不应只局限于疫苗本身的设计优化,而忽略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对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赵潇说。

作为一种微观尺度下的纳米囊泡,OMV如何跨尺度影响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功能是该研究的另一个重点。该团队发现,OMV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炎症因子,特别是白介素1β。它能够进入骨髓,影响造血过程中的多种祖细胞分化过程,使其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特征发生改变,并将这些特征“遗传”给外周分化成熟的天然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这些训练免疫后的抗原递呈细胞处于高潜能状态,一旦接触到肿瘤疫苗,就能更加高效地发挥抗原递呈和适应性免疫激活功能。

在上述过程中,OMV的纳米结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纳米尺度下的OMV能够有效将其中富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物,特别是脂多糖(LPS)递送至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从而激活有关信号通路,最终引起白介素1β分泌并诱导机体出现训练免疫。而非纳米结构的LPS则无法进入细胞中激活该信号通路。

“该研究利用多种转基因鼠模型验证了上述生物学机制,为纳米结构如何产生全身效应的纳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赵潇说。据介绍,该免疫预激策略还可应用于临床,填补手术后肿瘤抗原预测和疫苗制备环节治疗手段的空白。(张双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553-6

《医学科学报》 (2024-01-05 第6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