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妮·博耶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21
选择字号:
病榻

 

《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美]安妮·博耶著,李宜然、方歌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定价:59元

◎安妮·博耶

有些时候,英年早逝的念头不单是那些无法接受衰老的人才会有的朋克浪漫遐想。从前,年少的我们计划在28岁前死去,若是未能如愿,就在40岁前死去。后来40岁到了,随之而来最显著的变化是一切有关英年早逝的渴望都消失了。

“痛快活着,痛快去死”不过是年少无知的人一再重复的陈词滥调,他们还不知道人可以先飞快地浪费生命,而后适时慢下来,甚至可以在精彩的老年相互陪伴着死去。

当我的头发没了,当我尝不出食物的味道,当我在宜家买面包刀时晕倒,当前任们一一前来探望,当慷慨的慈善众筹所带来的羞耻感保障了我数月的有机食材支出,我,成了一个病人。曾经的生活到头了。目之所及,满是由疾病与医疗构成的世界。“病人”与“健康人”之外的任何身份标签在此时都遥远得像是来自另一个纪元。癌症的影响波及一切。

如今,我看的每一部电影讲的都是一群看上去没得过癌症的演员的故事——起码对我来说,这是它的剧情。诊所之外的任何人群都像是为了孤立我而甄选的,无论在哪儿,所有人看上去都健康强壮,眼睑上长满睫毛,有胃口吃下晚餐,也有稳妥的退休计划。我则被癌症标下了印记,也已记不清此前那些真正代表过我的标签都是什么了。

但我清楚地知道,在生病之前,我是存在过的。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如今证据在手。在我即将患病的2014年的第一天,我40岁,靠教艺术系学生谋生,有一个读八年级的女儿。我们住在堪萨斯市城郊的一所两居室公寓里,每月房租850美元左右。

在日记中我写到,携带着病毒迈入新的一年让我感到乐观,就好像身体发热是为了将旧年从我体内燃烧殆尽,一切会在新年重新开始,因为没能杀死你的疾病将把你点燃,而后你会从头来过。

我在等一份第二天要到的快递,那是一张我花280美元在二手店买的安妮女王式四柱床。在拥有那张床的26周后,在我41岁生日的后一周,它成了我的病榻。这是我此生拥有的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件家具。

当你患病平躺时,位于身体之上的上苍与它的气息覆盖着你的整个身体,身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想象过度丰富的危机。这种长时间保持水平的姿态招致一种高强度的意识投射。当你总躺着时,你也总在向上凝视。

床上的病人若是幸运,将会被爱监护;倘若不幸,则会成为行动的弃儿。那些经年累月积聚在床上的美好欢愉都在重力作用下黯然失色,甚至连梦境都被痛苦堵截。在病痛中,属于床榻的每一寸愉悦都在崭新的忧虑布局背后消失不见。

哈丽雅特·马蒂诺在她1844年出版的《病房中的生活》一书中写道:“躺在生命的边缘观察着,除了思考,除了从双眼所见中学到些什么,什么也做不了,世上没有比这更难用言语来表述的感受了。”

疾病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和系统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在病榻上,病人的身体逐步瓦解,直到挤满整个宇宙,器官、神经、局部和外观都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正徐徐展开的独特新生:一根功能紊乱的左泪管—— 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枯竭的毛囊—— 一整个太阳系;右脚四趾那根如今在化疗药物作用下受到重创的神经末梢—— 一颗即将坍塌的恒星。

与此同时,长时间的平躺也会放大各种微乎其微的忧虑。在病床上,疾病还会凸显斤斤计较、卑鄙、自我陶醉、自我矛盾、个人理财、家务家政以及社会秩序。

生病让人有过多的空间可以用来思考,而过多的思考难免让人想到死亡。如果思考是我的身体在痛苦之外能给我的唯一体验,那么我不得不让自己敞开心扉,拥抱关于死亡的疯狂想法。

1621年,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年轻佛兰德斯画家画出了他或是她的杰作。这幅《临终病榻上的年轻女子》在欧洲病榻绘画传统中是个异类:像真正的英年早逝一样,它的的确确是骇人的。画中年轻女子的皮肤苍白病态,双眼无神,姿态萎靡恐惧,双手毫无生气地像爪子般蜷缩着。她周围的背景精致而高贵:光滑的亚麻和天鹅绒,还有与被单相衬的墙纸。但全世界的舒适慰藉在这女子所经受的一切面前都算不上什么安慰。

在感觉好些的日子里,我会去美术馆看一幅1859年托马·库蒂尔所作的画《丑角皮埃罗之疾》。画中,生病的年轻小丑皮埃罗身着白衣,瘫卧于床。皮埃罗的一位同行伙伴——穿彩色菱形花纹戏服的哈勒昆,将脸转向墙,一副悲痛的姿态。一位年长的女人满怀期待地俯身望向病榻上的小丑。一位身着启蒙时期服饰的医生,将目光从病人身上移开,跷起自己裹着丝袜的腿,把手伸向小丑去摸他的脉搏。

我也从未见过以卧床之人的视角描绘的病榻场景。以卧床之人的视角描绘病榻场景的难处在于,这样的作品必须画在没有边界的画布上,它小得无法测量,又大到不能被收容。它发生在时间门外、历史体内;它将“当下”从线性时间中豁免,将物质重组,直到空白都成为一个要素;它将美学重组,直到那不可见的阴霾占据几乎全部视野。创作这样一幅画作谈何容易。

(本文摘自《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有删减)

《医学科学报》 (2023-04-21 第12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