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佩红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13
选择字号:
护者,着白衣而战乃为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岳佩红/整理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第三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

“没有护士,就没有医疗系统。”国际护士理事会(ICN)主席安妮特·肯尼迪(Annette Kennedy)曾明确指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还是在传染病流行,以及重大自然灾害暴发等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时刻,广大护士都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履行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郭燕红表示。

近年来,我国一直注重对护理工作的规划与布局。特别在“十四五”时期,立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卫健委于5月7日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我国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

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表明,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人数达到3.56人,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接近80%。

“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护士的数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郭燕红表示,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护士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护理工作逐步在实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方面,让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推进护理工作在老年健康工作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老年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延伸至家庭,努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郭燕红介绍,借助“互联网+”的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上门的医疗护理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获得群众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在深化医疗改革的进程当中,国家相关部门在护士的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政策上,优先向一线和基层的岗位倾斜,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可以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关心、支持和爱护护士队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护士队伍得到了稳定发展。”郭燕红说。

不过,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郭燕红强调,“一方面要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包括护士数量的增长、护士能力的提升、护士积极性的调动。另外一方面就是拓展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当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以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为此,《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全国护士总数实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护士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新变化应对老龄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且老年人口规模还在持续快速增长。

“健康老龄化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表示。

“我们应该通过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疾病谱的特点和人民群众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临终期关怀的连续护理服务体系,增加护理服务供给,特别是在老年、康复、居家等领域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郭燕红表示。

的确,目前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从原来主要是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护理需求,到现在在康复理疗、慢病管理、预防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需求。”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在这五年中将增加100万人,这个增速远远超过了“十三五”时期。

为此,《规划》明确,要补齐护理的短板弱项。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实施老年医疗护理的提升行动,开展居家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

郭燕红也坦言,“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互联网+”新业态

同时,《规划》指出,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支持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上门护理等,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互联网的护理服务是个过程,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概括起来,应该是四个方面,也就是‘两个明确’‘两个规范’。”李昂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责任主题必须是实体医疗机构,以线上的申请和线下服务的模式,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要明确护士资质,必须有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同时要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要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备案和注册。同时还要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对于服务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求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

那么,结合互联网新业态模式,如何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呢?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认为,应该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性地开展远程“1+1+N”多学科护理门诊,就是用护理来牵头做指导,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建立远程护理诊疗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护理的辐射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够接受多学科团队的优质医疗照护。

“希望全社会更加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我们的护士和护理工作,不仅在‘5·12’,更是在每一天,让广大护士更加专心、舒心、安心地为群众健康服务。”宋树立期待。

《医学科学报》 (2022-05-13 第3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