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思月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1
选择字号:
大体老师,我们不曾忘记您!

 

北京市长青园志愿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图片来源:www.takefoto.cn

◎丁思月

又是一年清明节,北京市长青园志愿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堆满了花束。

清明节是一个来源相对复杂的节日,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同时又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许多社会性节日的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明节因此有着更多元化的文化负载。

清明节不仅传递了中国古人的科学经验,还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十字架前的忏悔或许因为内心的拷问而显得深沉,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宋代高翥有诗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

清明节在北京市长青园祭奠志愿遗体捐献者便是其内涵的最佳体现。对医学院的医学生来说,那些志愿捐献遗体供他们学习、解剖的人,有一个尊称——“大体老师”。大体老师虽不能讲话,却用自己的身体教学生们最直观的医学知识。

北京市红十字会为纪念志愿遗体捐献者,也为给捐献者家属提供纪念、缅怀和祭奠的场所,弘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长青园修建志愿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生命”,2004年落成揭幕。

每年在北京完成遗体捐献的志愿者的名字在下一年都会镌刻在纪念碑上,自2007年起,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解剖学会相关人员及北京市各大医学院的师生代表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齐聚长青园,举办“生命”追思活动,悼念捐献者,并向捐献者表达敬意。

北京大学医学部也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建解剖学陈列馆、遗体捐献站、遗体告别厅等,旨在建设有浓重医学人文色彩的解剖实习室。2009年,北京市遗体捐献站成立10周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指出,应注重捐献站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健全相应程序、宣传捐献意义、呼吁伦理教育、做好统计工作,这为捐献站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北京市遗体捐献进入第2个10年后依旧蓬勃发展。自2010年起,各大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对“生命”追思活动及当年北京市志愿遗体捐献登记与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报道。

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楼告别厅内设立遗体捐献者纪念墙,这是国内高校第一座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墙。墙上每一个水晶纪念盒都对应一位捐献者,盒子中存放着捐献者的头发、手迹等物品。

2012年,北京市红十字会对“生命”纪念碑进行了扩容改造,主体碑升高至12.6米,墓碑群采用大理石墓墙,描金镌刻捐献者的名字。此后,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其官网对志愿捐献遗体暂行办法、登记手续及流程、网上祭奠及接收站简介进行了完善。

3家志愿遗体登记站均注重借助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给社会以积极影响,促进遗体捐献。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有2.8万余名志愿者登记,3932人(包括1999年前接收的遗体捐献者)实现了遗体捐献。2018年全年的志愿遗体接收数目首次超过了300例,这极大缓解了北京地区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不足的情况,为北京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除北京市,全国各地也都设有纪念志愿捐献遗体者的纪念碑或公墓。例如武汉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其刻名字的设计容量为50万个。目前采用在纪念墙上刻铜牌的方式将捐献者的名字永久保存,向捐献者致以高规格、永恒、庄严、肃穆的感谢与纪念。

今年3月1日,上海市在上海福寿园举办以“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为主题的上海市红十字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活动现场,全体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祭文,向捐献者默哀致敬,聆听遗体捐献者家属的感人故事,在《生命之歌》庄重的旋律中向实现大爱的捐献者们致敬、献花,表达深切的缅怀。

上海福寿园当天正式上线了移动端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云空间,将实景纪念园(纪念碑)搬上互联网。捐献者家属可随时随地追思逝者、留言祝福和网上献花。

广州市增城正果万安园人文纪念公园有一块专门的墓地,其墓碑上刻着广东省所有遗体捐献者的姓名。每年清明节前后,陵园里都会举行专门的缅怀活动,纪念每一位推动医学进步的大体老师。

《医学科学报》 (2022-04-01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