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思月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2
选择字号:
手是语言的肉身

 

《手的精神史》,[英]达里安·利德著,邹宏宇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出版,定价:45元

从纺织到发短信,人类的手总是忙个不停,手的用途也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观察到年轻人开始用滑动文档的方式给书翻页,苹果公司还为一些手势申请了专利。无论是坐火车、乘公交车,还是坐汽车或者喝咖啡,人们时刻都在敲键盘聊天、单击链接、滑动屏幕和点击鼠标。英国精神分析学院院长达里安·利德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但人们忽略了它最明显的特征——人们的手以各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忙碌着。

达里安·利德即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和精神分析师,被《卫报》誉为“当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各种面向,兼具深刻透彻的分析与生动优雅的文笔,是了解当代精神分析与精神医学的理想入门读物。

为何当代人沉迷于用手点按手机屏幕?为何电影中的僵尸走路时双手总是向前伸直?为何手必须保持忙碌,而“游手好闲”成了一种罪恶?无处不在的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关联?

在本书中,作者发现“手”这一身体部位在文化中被意象化而成为某种隐喻,人们根据手的能动性而建构起一系列与其有关的文化思考,如权力、智慧与自由等。古典时期的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就认为,人类之所以有智慧,是因为他们有手,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情况截然相反,人类之所以有手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因为手可以帮助我们的意志永存。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手,一方面具有最基础的生物遗传和进化目的,但也恰恰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功能上的文化与象征,让手成为我们生活和文明的一部分。

本书还是围绕“手”书写的一段趣味文化史。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跨越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追寻手的踪迹,通过解读一部电影或一篇故事的细节,探索手丰富多样的形象背后隐藏着的关于我们内心,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存在的真相。

作者通过这段历史最终要唤起的是对当代人生活与精神状况的反思,忙碌的手折射出当代人心灵中的焦虑与躁动。从“手”的历史反观当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生存与精神状况提供颇有洞见的诊断与批判。(丁思月)

《医学科学报》 (2022-12-02 第12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